<menuitem id="8cchb"><address id="8cchb"></address></menuitem>
    1. <div id="8cchb"></div>

      南充快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南充快訊 >

      10萬余畝荒地變良田

      發布日期:2022-03-11 10:11瀏覽次數:文章來源:  未知

       

      賽金鎮的高標準農田。

      ●汪澤宇文/圖

      “去年這里還是雜草叢生、七零八落的荒田荒地,合作社進行了復墾耕種。”3月2日,儀隴縣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董事長彭靈賢指著對面層層疊疊的梯田坡地介紹,目前,大棚里育的玉米即將栽種,水稻育苗也提上了日程。

      近年來,儀隴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糧食耕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目標,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大力推進土地撂荒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A穩面積整治撂荒地10.3萬畝

      “銀山農村社區地理環境復雜,生產條件差,耕地地塊小,土質薄弱,不利于機械化耕種。加之離縣城只有3公里,許多農民都進城務工,村里勞動力流失,導致大片耕地撂荒。”新政鎮副鎮長李忠虎介紹,去年4月開始著手整治該社區撂荒土地,花費5個多月時間完成了土地平整、田地整改、灌溉排水、生產道路建設等工作,復墾面積830余畝,將全部用于糧油作物栽種。

      “要確?;巨r田、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不減少,必須將農村撂荒地治理作為重中之重。”儀隴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成立撂荒地整治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同步成立工作小組,實行黨委成員包片、駐村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組包戶的縣、鄉、村三級責任體系,確保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該縣通過懸掛宣傳橫幅、“村村通”廣播、張貼公告等方式,開展耕地地力保護政策宣傳,調動群眾復耕復種的積極性;采取“自行復種、代耕代種、業主流轉、集體托管”等模式,鼓勵和獎勵承包方、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復耕復種。截至目前,該縣共完成撂荒地整治10.3萬畝,新增種糧大戶144戶,大春播種面積增加1.7萬畝。

      B提產能8.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

      3月3日,馬鞍鎮金山村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場,數臺挖掘機在田間地頭揮舞“長臂”,進行溝渠開挖、田土調型等工作。

      “每天組織了150余名工人、50余臺機械同時作業,加班加點趕進度,力爭4月底完成秧苗播種高標準農田改造。”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地塊調型等基礎工作,正在進行道路硬化、水渠成型工作。

      “我們村的田地平坦,也比較集中,撂荒地很少。但灌溉水源不行,主要靠天吃飯。”金山村黨支部書記代云東介紹,高標準農田建好后,將初步實現田地“小改大、彎改直”,按照“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糧食產量可提升12%左右。

      據了解,馬鞍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包括對該鎮集中連片的5000畝田地進行平整、土壤改良、田間道路建設、灌溉與排水系統安置等改造,建成后,將實現耕地高效利用、科學管理,極大提升當地農業生產水平。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全部納入進來,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的種植面積,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儀隴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該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設計中,提前對項目所在地進行調研,把基礎配套和優勢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再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田塊走向等進行配套設計。同時充分了解項目區的村莊規劃布局,將農業生產需要與農民生活所需最優化結合。

      截至目前,儀隴縣2021年的8.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確保大春作物能及時播種,不誤農時。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工作計劃、編報等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啟動。

      0817-2719266

      17694807098

      備案號:蜀ICP備2020030241號-2

      • 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


        關注 好充食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menuitem id="8cchb"><address id="8cchb"></address></menuitem>
      1. <div id="8cchb"></div>